当前位置:植物百科园 > 花病诊疗 > 其他 > 兰花茎腐病,兰花茎腐病怎么办、防止方法
手机版

兰花茎腐病,兰花茎腐病怎么办、防止方法

来源:植物百科园 阅读:2.27W 次

兰花茎腐病是指:不管什么原因引起,只要是造成兰成假鳞茎腐烂的病,均可称为兰花茎腐病。主要包括药害,肥害,水害,死亡等生理性病害。以及由侵染性病原物引起的多种能造成兰花假鳞茎腐烂的病害。

兰花茎腐病,兰花茎腐病怎么办、防止方法

兰花茎腐病原因分析

任何一种植物病害的大流行,均是由植物的抗病性,病原物数量,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,并且是在三者均有利于发病的条件下发生的。在兰花上,兰花茎腐病近几年来的大流行,也可以通过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,具体因素为:

1、兰花的抗病性强弱

不同种类的兰花搞病性有很大的差异,一般来说叶质较厚,硬的兰花抗病性较强,如虎头兰类,建兰中的铁骨素等,一般茎腐病发生较累,而叶鞘结构紧密,开展色度小的兰花发病较重,相同品种的兰花,养殖场所的不同,搞病性肯定是差别。自然养植和阳台养兰,一般抗病性较强,而高温高湿的温室苗,一般抗病性较弱。兰花的抗病性还与兰花生长情况分株情况有一定的关系,(分株是否合理)。总之;自然养殖生长健壮的兰花,一般抗病能力较强,而每盆株数较少的温室苗,抗病力弱,易发病,近两年来因发病造成损失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兰花。

2、病原物数量

兰花茎腐病的发病较重的兰园,一般都是兰花交易量大,流动性较强的兰园,兰花大量的流动,(从事兰花专业买卖的兰园)易于人为传播病原物,兰园内的植株感病机会大增,在同一兰园内,有发病兰株后,且又不注意预防,能在环境(温。湿度)适宜的条件下,短时间内繁殖和积累大量病原物,易于造成兰病大流行,一般可以在15---30天内毁掉一个兰园的大部份兰花,且兰病流行后,留下大量病原物,为以后几年兰病的流行又担供了足够的病原物,易造成恶性循环,因此切断病原物的传播来源,定时预防病虫害,对流动性大的兰园,至少应将兰花分别放轩在能相互隔离的不同地方,以减少多数兰花的感病机会。

3、环境条件

兰花茎腐病爆发的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高温(平均温度为25---30)高湿(空气相对湿度在80%以上,盆土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90%以上,)不通风,以及兰花营养不平衡,核心是偏施秋氮肥,乱施各种生长素,造成兰株弱小,抗病能力低,可以说凡是兰花茎腐病发病较重的兰园均不同程度符合上述条件。

兰花茎腐病,兰花茎腐病怎么办、防止方法 第2张

兰花茎腐病症状

通常先危害成熟的兰花叶鞘与叶片靠近基部的组织,由内到外,严重时引起假鳞茎深度腐烂,继而引起叶片的萎蔫。病害处及断面有时可看到呈暗褐红色。此病感染后开始症状不明显,夏季高温表现为急性,气温低时病程又会很长,几个月甚至更长,死起来非常惨。是蕙兰危害最大的病害。

1、发病初期:茎腐病又称枯萎病和凋萎病,病因是半知菌亚门尖胞镰刀菌,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。两个菌体产生共生,突变出第二代菌丝,又因有软腐细菌的共生。近几年来发病率高,损失严重的一种兰花病害 。

2、病菌:病菌属于半知菌属尖苞镰刀菌,其菌丝会分节,产生大 小二种孢子,小孢子为纺锤形至长橢圆形,大孢子一般呈镰刀形,因而得名。菌株白色、桃红到紫红,病变组织有时会呈褐红色。

3、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:创伤、酸性质料、高温容易流行此病。下山草带病的也很常见。菌苞子在病残组织、带菌基质内越冬,通过水、伤口和人工操作侵入。

兰花茎腐病,兰花茎腐病怎么办、防止方法 第3张

兰花茎腐病防治

1、注意下山的病草。

2、用敌克松800倍液在高温、多发病季节浇灌预防一次。

3、在下山草上盆时用敌克松800倍液浇灌。

4、病草换新盆、土,用敌克松800倍液当水浇,干后一次水一次药,连续重复三次为一个疗程。一般可治愈。敌克松:黄棕色粉末,水溶液为红棕色,对光敏感阳光直射会分解。本是一种土壤杀菌剂,使用在植物上具有内吸渗透性,被植物根、叶吸收后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。对植物无害。对人、畜有害,使用完后用肥皂洗手。一般农资商店有售。

茎腐病发生季节

发病的高峰在每年的5月-9月,最早发病可出现在2月份;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发展。发病的典型症状是从老草开始枯黄(它跟软腐病有所不同,軟腐病是从新苗开始腐烂,軟腐有异常的浓嗅味道),表现为:老草的芯叶从基部开始发黄,然后迅速发展自下而上,自里而外,一苗老草在1-2天内就枯黄干死,如用手触摸,会整株草从叶柄的指环处折断。没有经验的兰友,往往认为是在褪老草;但等到病情继续发展,有更多壮草倒下时,往往已经是不可救治了。病苗的根系仍然完好无损,甚至还有水晶头存在,当年发出的新芽也是完好的。但如果切开病苗的假球茎,就会发现球茎内部已经变为褐色,甚至腐烂。继续往下切割还可发现,那些叶面翠绿的看似完好的苗,其假球茎内部已经被感染变色,发病倒草只是迟早的事。可见此病的传播极具隐蔽性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wbky.com/huabingzhenliao/qita/8942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植物百科园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备19023201号-5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