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植物百科园 > 花卉大全 > 蔬菜水果 > 兔眼蓝莓
手机版

兔眼蓝莓

来源:植物百科园 阅读:9.71K 次

兔眼蓝莓是一种株形高大、寿命较长的蓝莓品种。它的果皮较硬,生长速度较快,果实呈现亮蓝色。兔眼蓝莓的树体较高,生长能力较浅。它的颜色在未成熟时呈红色,看起来像兔子的眼睛,因此得名兔眼蓝莓。成熟后,兔眼蓝莓呈黑蓝色,香味浓厚、果汁丰富,口感极佳。兔眼蓝莓属于早熟品种,南陆是中晚熟的,而粉蓝是晚熟的,这些都属于兔眼蓝莓。

兔眼蓝莓

地区分布

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。

生长习性

生长环境与高丛蓝莓种类相比,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,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4.5~5.5左右,一些品种在PH值为6.0以下能正常生长。兔眼蓝莓比较抗旱,耐湿热,但抗寒性较差。-15℃以下的低温可使很多品种受冻害,因而适宜温暖地区栽培。

繁殖方式

嫁接繁殖、分株繁殖。

栽培方法

1.买兔眼蓝莓苗,最好选2-3年的小苗。小苗一来价格便宜,二来适应性强,很容易种活。

2.种植蓝莓的花盆,最好选泥瓦盆。泥瓦盆透气性强,价格便宜,缺点是黑灰色不太美观。如果买不到泥瓦盆,可以选陶盆,其次是紫砂盆、塑料盆,千万不要用上过釉的瓷盆。至于盆的尺寸,2-3年的苗,选口径25-30厘米的盆就行,忌小苗大盆。等以后长大,再换大盆。4-5年的成熟植株,当然是越大越好。

3.蓝莓在酸性介质中才能健康成长,培植土的PH值在4-5之间最适合蓝莓生长。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蓝莓爱好者,因为田园土PH值一般在6-7之间,即使花鸟市场出售的酸性土,PH值最低也在5.5-6之间。蓝莓苗在盆中定植后,在室内晒不到太阳而又通风处放一周,这个过程叫缓苗。一周后可搬到阳台外正常养护。

4.蓝莓喜湿,尤其夏天,每天都需给足水。但也要注意,不能积水,否则烂根。上海的雨天,蓝莓不必进室内,任雨再大,只要花盆透水性好就没问题。你可以发现,在生长季节,连续几天淋雨,蓝莓叶子碧绿油亮,生机盎然,新叶也发得很快。

5.蓝莓喜阳,夏天40度气温下的太阳也晒不死它,在生长季可以忍受周围环境中40℃~50℃高温,只要早上给足水份。如缺乏充足的阳光,蓝莓生长停滞,即使开花,也不结果。

6.蓝莓对肥的要求不高,大肥反而会伤害它。在介质中有一定量的腐叶土,基本就能满足蓝莓的生长需要。当然,要吃到自己种的蓝莓,平时还是需要适量追肥。建议施用“花多多”,1克兑水1000克,每7-10天一次。这种肥比较温,即使用过量也不会烧根。

兔眼蓝莓 第2张

病虫害防治

1、蓝莓溃疡病。

(1)发病特征:

蓝莓溃疡病也叫茎腐病,发病后蓝莓枝条的颜色有些异常,上面布满了红褐色病斑,这是主要是冬天防寒越冬的时候,由于温度较低,或者被防寒物裹在里面,湿度比较大的时候形成的,整个枝条并没有完全死掉,而是形成一块块的病斑。如果进一步发展病枝会逐渐死掉,但是不会传染给其它健康枝条,在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经常出现,但危害不是特别大。

(2)防治方法:

蓝莓溃疡病一般是在某一株的`个别枝条出现,春天修剪的时候应该剪掉。

2、蓝莓灰霉病。

(1)病害症状:

蓝莓在花和果实发育期最易感染此病,由开放的单花受害并很快传染给花蕾和花序上,出现一层灰色细粉尘状物,而后花序、花柄和花托变成黑色而枯萎,果实感染后,小浆果破裂腐烂。

(2)防治方法:

①选用较抗病的品种。

②秋季清理枯枝、染病植株及时运出,减少病害侵染机会,发病后要增施磷钾肥,壮苗抗病,网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排湿,空气湿度不超过65%,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。

③可用50%代森铵500~1000倍液花前喷施,或50%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,施佳乐1000倍喷施。

3、枝干枯萎病。

(1)病害症状:

在高温高湿季节,此病容易发生,主要表现为当年生新生枝条基部呈水渍状,逐渐变黑,最后枝条萎焉枯死,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。

(2)防治方法:

在多发季节用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施植株基部,剪除发病枝条进行集中烧毁。

营养价值

蓝莓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、保护视力、强心、抗癌、软化血管、增强身体免疫力、增强身体营养补充等作用和功效。经常食用蓝莓,对于身体抗自由基、抗氧化以及增强身体免疫力、提高脑力,都有良好的作用。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类黄酮,可以缓解老年性记忆力减退、保护视力,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,都有良好的调理和降低。另外,对于身体的血管扩张、降低血栓以及心脏病的危险,都有良好的作用。对于身体出现的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,有明显的改善作用。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花青素,可以遏制肿瘤细胞的生长,可以防治肿瘤的病变,对于身体出现的膀胱炎,可以防止细菌黏附于膀胱壁,防止膀胱炎和尿路感染,都有良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。另外,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能够促进胃肠蠕动、防止便秘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wbky.com/huahuidaquan/shucai/353841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植物百科园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备19023201号-5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