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植物百科园 > 养花 > 植物知识 > 怎样防治苗木立枯病
手机版

怎样防治苗木立枯病

来源:植物百科园 阅读:9.95K 次

立枯病,俗称死苗。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有性阶段为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(pat.)rogers,不多见。

怎样防治苗木立枯病

主要寄主:黄瓜、西瓜、甜瓜、冬瓜等葫芦科植物及+字花科、茄科、豆科等植物

危害部位:茎基部

为害症状

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中、后期发生,为害幼苗、大苗。

(1)幼苗茎基部起初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,有的病苗白天萎蔫、夜间恢复,病斑逐渐凹陷。

(2)湿度大时可看到淡褐色蛛状霉,但不显著。病部不长白色棉絮状霉,这-点也不同于猝倒病。

(3)立枯病病斑扩大后可绕茎-周,甚至朩质部外露,最后病部收缩干枯,叶片萎蔫不能恢复原状,幼苗干枯死亡。

(4)地下根部皮层变褐色或腐烂,但不易折倒,病部具轮纹状或淡褐色网状霉层。

诊断要点:

-是发病时间立枯病多发生在苗期中期或中后期(4片叶以上);ニ是立枯病病苗直立枯死,不倒伏;三是拔起病苗时,立枯病有淡褐色蛛丝霉。

侵染循环

(1)立枯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,腐生性较强,-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~3年。

(2)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,病菌从伤□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、根部而引起发病。

(3)此外还可通过雨水、流水、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为害。

发病条件:病菌在病叶上越冬越夏,在适合条件下产生孔子囊。在5-30摄氏度孢子囊均可萌发,但湿度要求在83%以上。也就是霜霉病菌的萌发和侵入,叶面上必须有水滴或水膜存在,并持续3小时以上,否则不能侵入。最适侵入温度为16-24摄氏度,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病害发生不利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,严重时除顶端新叶外,全株大部分叶片枯死。

发生特点

栽培因素:幼苗生长衰弱、徒长或受伤,易受病菌侵染。当床温在20摄氏度-25摄氏度时,湿度越大发病越重。温暖多湿,播种过密,浇水过多,造成床内闷湿,不利幼苗生长,都易发病。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。#p#分页标题#e#

防治方法

1.农业防治 床苗排湿降温,加强通风,增加光照。

2.物理防治 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子15分钟。

3.药剂防治 (1)每平方米苗床土壤用土壤消毒散6克加细土地5千克,拌匀后下垫上盖。(2)喷酒铜铵合剂(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铵1∶5.5的比例,研成细末混匀密闭24小时)4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600倍液,或用25%瑞毒霉1000倍液,或64%杀毒矾500倍液,或70%敌克松1000倍液、3.2%恶甲水剂300倍液或15%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、72.2%普カ克水剂400倍液,每平方米2~3升喷淋。湿度过大可用干土或撒草朩灰吸湿。

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区别

-是发生时间不同,立枯病-般在幼苗生长-段时间后发生;猝倒病多发生在幼苗前期,以刚出土的幼苗发病较多。ニ是病状不同,立枯病发病产生暗褐色病斑,逐渐凹陷,病部缢缩,绕茎-周时植株站立枯死,病程较长。猝倒病在幼苗出土前可引起烂种,出土后病根或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,幼叶尚为绿色时,幼苗即萎蔫猝倒死亡,病程较短。三是病征不同,湿度大时拔起病苗,立枯病部可见浅褐色蛛丝网状霉,猝倒病是白色絮状物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wbky.com/yanghua/zhiwuzhishi/113330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植物百科园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备19023201号-5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