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植物百科园 > 养花 > 植物知识 > 虎耳草 虎耳草百科
手机版

虎耳草 虎耳草百科

来源:植物百科园 阅读:1.5W 次

虎耳草(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.),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上有着长长的腺毛;基生叶长有长的叶柄,叶片有近心形、肾形和扁圆形;茎生叶则是披针形,有圆锥状的聚伞花序,花果期4—11月。因其叶大形如虎耳而得名,最早记载于南宋时期一部地方性本草书《履巉岩本草》。

虎耳草分布于中国安徽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甘肃东南部等省份,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;主要生长于海拔400—4500米的林下、灌丛、草甸、阴湿岩隙。虎耳草的茎段是它的有效繁殖器官,沿地表生成的茎,每个节都可以长出新的植株。

虎耳草 虎耳草百科

地区分布

世界分布

虎耳草原产地为中国或日本,朝鲜也有分布。

中国分布

虎耳草在中国长江流域、东部、华南、西南部各省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等山区阴湿地带均有分布,安徽皖南山区背阴之地普通分布,庭园亦有栽培。

生长习性

虎耳草主要分布于海拔400~4500米的林下、灌丛、草甸、山间小溪旁和阴湿岩石旁。其起源于北温带,是一种较耐寒的植物。虎耳草喜阴凉,忌高温。忌强光照射,也不耐干旱,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℃~25℃。对土壤要求不严。夏秋炎热季节休眠,入秋后恢复生长,其生长高峰期为冬半年。

繁殖方式

自然繁殖

虎耳草虽属于雌雄同体,但其单花水平或花序水平上往往呈现先雄后雌的繁殖特征,这阻碍了花内自交的可能性。虎耳草的花可以由昆虫传粉,且必须被昆虫来访许多次才能确保最佳的结实率。

虎耳草还可以利用基部萌生细长茎蔓繁殖,以匍匐茎顶生,新植株着地自我繁殖生长迅速、自然成群,一颗小苗3个月后匍匐茎上可长出53~152棵小苗,因此自然资源储量丰富。

人工繁殖

匍匐茎繁殖

虎耳草利用匍匐茎有两种繁殖方式,一是直接剪下新植株进行栽植,即利用虎耳草植株横走的匍匐茎,茎端能着地生根这一习性,分株形成新的植株。二是把匍匐茎埋入土中压条繁殖,即将伸长的带有新植株的匍匐茎浅埋在单独的小盆中,等新植株生根,并稍长大后再把与母株相连的匍匐茎切断,即形成新的植株。

播种繁殖

虎耳草也可以播种繁殖,在无阳光直射下,全年都可以进行,平时不需浓肥。若选择在春季3、4月播种,撒播,覆土1~2厘米,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约2星期左右出苗。

栽培技术

虎耳草的茎段是它的有效繁殖器官,沿地表生成的茎,每个节都可以长出新的植株。

气候土壤

喜阴凉潮湿,土壤要求肥沃、湿润,以密茂多湿的林下和阴凉潮湿的坎壁上较好。

种植

用分株繁殖。四川地区在夏季选择须根发达、生长健壮的植株,高7-10厘米,由匍匐枝长出的幼苗,拔起作为种苗。若是在林下栽培,要清除地面杂草和过密的灌木,按行、株距各约17厘米开穴,浅栽地表,把须根压在土里。若是在阴湿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,可把苗栽在石缝里,用湿润的腐殖质土把须根压紧,浇水。

田间管理

经常除草,拔去过大的苔藓植物。

病虫防治

高温高湿是虎耳草病虫害的高发季节,虎耳草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、灰霉病,虫害主要有菜青虫。因此天气转暖时,要注意病虫害的综合防治。

针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为:1、改善种植条件,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,避免施过多的氮肥,适当多施磷钾肥。2、清除病芽和病叶,减少侵染源。3、发病初喷洒粉绣宁可湿性粉剂或甲基布托津可湿性粉剂。

功用价值

观赏价值

虎耳草可用于居家美化。虎耳草的茎叶密生绒毛,叶形似虎耳,表面具有白色斑点,背面多为紫红色,可作为赏叶植物。且红紫色的匍匐枝呈丝状,下垂生长,枝端可生幼苗,将其盆栽于室内作悬吊观赏。

虎耳草可用于园林绿化。因其耐低温、越冬性能好、生态适应性强、观赏点突出、因而使其可地栽用作地被,也适合在园林垂直绿化中应用。

药用价值

虎耳草始载于《履巉岩本草》,《本草纲目》也有详细描述。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则提到:“栽种者多白纹,自生山石间者淡绿色。有白毛,却少细纹。”按其所述形态、附图、特征与今之虎耳草一致。

虎耳草以干燥全草入药。味苦、辛,性寒,小毒。具有疏风清热,凉血解毒之功效,主治风热咳嗽、急性中耳炎、外治大泡性鼓膜炎、风疹瘙痒、风火牙痛、吐血等的治疗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wbky.com/yanghua/zhiwuzhishi/354698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植物百科园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备19023201号-5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