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植物百科园 > 养花 > 种植栽培 > 人工种植秦艽,如何才能实现优质高产?科学选种是关键
手机版

人工种植秦艽,如何才能实现优质高产?科学选种是关键

来源:植物百科园 阅读:1.58W 次
  秦艽又叫山秦艽、西秦艽、萝卜艽,是龙胆科多生草木植物,主要以根入药,兴味苦辛。秦艽主要分布在宁夏、甘肃、青海等高海拔地区,一般野生于山坡,草丛及路边,经过多年的训化,现已大面积人工栽培。
  
人工种植秦艽,如何才能实现优质高产?科学选种是关键
  近几年,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增加,再加上乱采滥挖,致使秦艽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。推广秦艽的人工栽培技术,不仅可以满足中药材市场需求,还能够促进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,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及野生资源。但是,各地种植秦艽的方法、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,导致产量低、品质差,难以卖上高价。因此,药农学习秦艽的高产栽培技术,至关重要!
  
  一、秦艽的主要特征特性
  
  秦艽属于龙胆科植物,多年生的草本作物,高度在20-100厘米,基部被残叶纤维所包围。须根多条,往往扭结或粘为1个圆柱形的直根;植株的茎直立或斜生,单一;茎生叶密集或莲座状,茎生叶对生,较小,基部合;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或腋生作轮状;果实为蒴果,呈现矩圆形,种子椭圆形,颜色为深黄色。
  
  秦艽性喜潮湿冷凉的气候,较为耐受寒冷,忌强光,怕积水。秦艽对土壤的要求不严,但一般以疏松、肥沃和土层深厚的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宜。在干旱季节,秦艽容易出现灼烧现象,叶片在烈日直射下易变黄和叶缘枯萎。每年从根茎部分生出1个地上茎,生长年限较长的茎多簇生。通常情况下,在每年的3月下旬返青,5月下旬抽薹开花,7月中、下旬种子成熟,年生长期一般为100-120天。秦艽栽培环境要求年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,无霜期为160天以上。总之,秦艽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不是太严格,有野生品种分布的地区,均可以正常栽培。
  
  二、秦艽的主要繁殖方式
  
  秦艽一般采用种子繁殖,当然也可用分株繁殖。
  
  1、种子繁殖
  
  ①采种:秦艽的1-2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,多不充实,发芽率较低。生长到第3年以后,大量开花结果,我们可以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为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,于每年的9-10月当种子呈现浅黄色时,将果实带部分茎秆割回,并置于通风处后熟。等到干燥后抖出种子,选籽粒饱满、无病虫的种子,贮于通风干燥处。
  
  ②种子处理:我们可以选取成熟饱满、无病虫的种子进行沙藏处理。其具体方法为:选地势高、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,深度在80厘米左右,宽度为40-60厘米,长度依需要而定。窖底铺洁净湿河沙15厘米厚,按照种子与湿沙的比例混合,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,手松散开而不滴水为宜,并摊放于窖内,厚度保持在40-50厘米,上面再盖上15-20厘米的湿沙,并在窖中每隔40-50厘米竖放一直径约15厘米粗、下至窖底上通窖顶的秸秆把,以利于通气。上面再盖上土,成土丘形,再加盖柴草。等到第二年春播种用。
  
  ③播种:主要分为春播和秋播两种。秋播的种子不进行沙藏处理,采种后即可进行播种,8-9月份秋播的种子,当年即能长出2片叶子,可进行移栽。春播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初,在整平的畦面上,采用条播,按照行距20-30厘米,开1-2厘米深、3厘米宽的浅沟,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,并覆一薄层细土,略加镇压,上面覆盖草帘,并进行保墒遮阴,以促进种子的快速萌发。每亩土地播种用0.5-1公斤为宜。
  
  2、分株繁殖
  
  一般可以在春、秋两季进行。春季芽萌动之前,挖出根,分成小簇,每簇保持1-2个芽,按照行距20-30厘米进行栽植,穴深根据根系大小而定,以根芽覆土3厘米左右为宜,并压实。栽后应立即浇水,密度以每亩1万株最为适宜。
  
人工种植秦艽,如何才能实现优质高产?科学选种是关键 第2张
  三、秦艽的人工栽培模式
  
  1、选地整地
  
  我们可以选择海拔1000米左右,比较温暖的山地以及土层深厚、肥沃、质地疏松、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好。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,及时进行深翻,耕深在25-30厘米,拣去石块、树根和草根等杂物,并结合深翻先施足有机肥,每亩土地施用2500-3000公斤,然后整平耙细后再作畦,畦宽的规格为120-150厘米,长度依地形而定,一般为10-20米。多雨的地方作成高畦或垄,少雨的地方可以作成平畦。在山地栽培时,我们应注意水土保持工作,修好排水系统,做成保水、保肥、保土的三保地。
  
  2、移栽
  
  (1)露地移栽
  
  在进行露天移栽时,我们多采用二年生苗栽植,提倡“顶凌”移栽。一般在土壤刚解冻后进行,或于秋分时期进行移栽。按照行距75厘米开沟,深度为15-20厘米,用步犁开沟时,要求将靠前 沟沟侧壁整理成较垂直面;将秦艽苗子大小分级,按照株距7-10厘米靠沟壁垂直摆放,然后覆土,至苗刚好露头,心叶展开的大苗,埋土至露出展开叶刚好;我们需要用脚踩压实,使根充分与土壤接触,做到浅不露根、深不埋心,过小苗或弱苗要进行双株定植。
  
  (2)覆膜移栽
  
  我们一般采用一年生苗进行栽植,秋收后及时翻耕。在来年春季的3月上旬进行整地,采用宽窄行起垄铺膜,保持垄面55-75厘米,垄间距在15-20厘米左右,在垄面上按行距25厘米、株距 15厘米,破膜扎眼定植,深度为10-12厘米,孔径为5厘米,每垄定植3行,必要时要及时浇定植水,每穴一般栽种1株,做到浅不露根,深不埋心。另外,我们可以采用先移栽、后覆膜放苗的方式进行移栽。覆膜移栽相对比较费工,但总产量高,栽培周期较短。
  
  3、大田管理
  
  (1)浇水
  
  在播种完成之后,如果遇到干旱天气,我们应该均匀洒水浇灌,以便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,影响到出苗率。盖草帘保墒,以保持土壤湿润,以利于发芽。当出苗50%的时候,把草帘支高2-5厘米;当出苗80%时,就可以直接撤掉草帘,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,防止突然撤掉帘子而使阳光直射幼苗,造成幼苗死亡。秦艽虽喜阳光,但怕强光照射。
  
  (2)除草施肥
  
  在播种的当年,因幼苗细小,不适宜中耕,应该拔除杂草,保持苗地无杂草。等到小苗长出2-4 片叶时,可以进行间苗,去弱留强,按照3厘米株距交错留苗。并及时追施一次稀薄的人、畜粪尿。当苗高4-5厘米时,再进行间苗1次,保持株距在4-5厘米即可。第二年的春天出苗时,及时清除地内残叶杂物,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;在每年的6-7月进行第2次松土除草。每次松土除草后,施洒一次肥料。现蕾时,每亩土地施用过磷酸钙15公斤。除留种外,其余花蕾全部摘掉。雨季应注意排水,以有效防止烂根
  
  (3)病虫害防治
  
  ★叶斑病
  
  症状:植株的叶片上产生长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,颜色为灰白色,病斑边缘呈现褐色,较宽略隆起,大小不一,病斑的背面为灰褐色,略凹陷,病斑上分布不均匀群聚小霉点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
  
  发病规律:病原菌主要在种苗上越冬,第二年的4月中旬开始发病,病害发生发展与雨水关系很大,一般在生长中、后期高温多湿季节发病严重。
  
  防治方法: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,在发病初期,我们可以喷施65%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%万霉灵600-800倍液,间隔10-14天喷1次,连喷2-3次即可。
  
  ★锈病
  
  症状:这种病害主要危害秦艽叶片,夏孢子堆积在叶片正面。在发病初期,叶表皮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,逐渐变为黄褐色,后期隆起呈小脓疱状,表皮容易破裂,向外翻,斑点聚集成圆形或椭圆形;秦艽锈病以冬孢子进行越冬。冬孢子堆多生于叶正面,散生,颜色为黑褐色,突破表皮。
  
  发病规律:锈病多发生于每年的8月至10月,在雨水较多年份和低海拔种植区发生严重,严重时,叶片变黄,植株直接枯萎。一般砂壤土发病率较高,田间管理粗放,感病植株残体在枯萎后若不及时清理消毒,则发病率较高,危害十分严重。
  
  防治方法:在发病初期,推荐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-1500倍液进行喷雾。
  
  ★根腐病
  
  症状:在发病初期,植株的根部或茎基部为暗褐色,地上部分的叶色逐渐暗淡变黄,出现萎蔫症状,强光下更为明显。在发病中后期,病部颜色逐渐变为深褐色至黑色,发软甚至腐烂。地上部分表现为生长减弱直至干枯,危害严重时成片死亡。
  
  发病规律: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。少数烂根干枯后呈现黑褐色。在烂根与健根交界处的断面上可见黄色侵染线。一般土壤板结、低温多湿、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的情况下,更容易发生此病。
  
  防治方法:我们需要避免田间积水,在发病初期,可以用80%代森锰锌600-1000倍液或50%百菌清800-1500倍液,每间隔7-10天喷施1次,连喷3次即可。
  
  秦艽的叶斑病、锈病、根腐病均属于真菌性病害。而对于真菌性病害,主要是采取“预防为主, 防治结合”的方针,在种植前,我们需要对地块进行选择,对土壤、种子和种苗进行消毒,生育期进行化学防治,并及时清理病株,时刻保持田园清洁等。
  
  ★虫害
  
  秦艽的虫害发生相对较轻,苗期主要有蚜虫、小地老虎等危害,大田期有蛴螬和蛞蝓危害。蚜虫多于春末夏初发生,我们可以用40%氧化乐果乳油1500-2000倍液喷雾防治。如果发现秦艽大田有地下虫害时,在播前用0.5%辛硫磷颗粒剂兑水喷施地表,并立即耕翻,耙耱平整。
  
  4、适时采收
  
  秦艽的生长较慢,一般2-3年,于秋季的9-11月倒苗时,全根挖出,然后用清水洗干净,使根呈 乳白色。并且放在场地或架上进行晾晒。等到根变软时,堆放3-7天,至颜色呈现灰黄色或红黄色时,再摊开晒干即可。
  
  四、秦艽人工种植存在的问题
  
  1、种子质量难以保证
  
  一些不法商贩把与秦艽种子相似的杂草种子采集后,与秦艽种子混合一起出售,谋取利益,单严重坑害农民。还有些农户,在播种时使用陈年种子,也会影响种植质量。
  
  2、种植管理粗放
  
  目前,大部分农民科技意识低,难以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,无法做到精耕细作,导致秦艽产量低、品质差。
  
  3、种植密度不规范
  
  某些地方,连片种植秦艽,每公顷土地的密度不足90000株,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,造成了产能浪费。此外,在施肥、除草等方面也存在不施、少施的问题。
  
  4、忽视病虫害防治工作
  
  长期以来,部分药农忽视病虫害防治,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。
  
  5、采收与加工不及时
  
  长期以来,老百姓在秦艽采挖后不清洗根上泥土,到处乱堆乱晒,导致产品外观视觉不好,也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售价格。另外,加工随便,加工时不注意将种子中的杂草籽和细小石子捡除。
  
  秦艽的生育期会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,在海拔较低而比较温暖的地区,其花期和果期常会延后,生长期也会相应延长。在高冷地区进行种植时,我们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种植措施,一亩地可产优质鲜品600-800公斤,经济效益还是很不错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wbky.com/yanghua/huahuixinqing/87156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植物百科园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备19023201号-5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