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植物百科园 > 养花 > 种植栽培 > 种植韭菜高产,就得这样种,记住这几点,割都割不完
手机版

种植韭菜高产,就得这样种,记住这几点,割都割不完

来源:植物百科园 阅读:4.1K 次
  韭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,抗寒耐热,富含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,气味芳香。
  
  一、 生物学特性
  
  1.1 韭菜的特征、特性
  
  韭菜在地下茎盘的下部生长着肉质须根,根系入土可深达60 cm,且寿命长,吸收能力强,有贮存养分的功能。韭菜具有较强的更新复壮能力,成株在每年春、秋季从鳞茎的生长点附近产生腋芽,并逐渐形成分孽,使茎和根向地表上移,每年约1.5~2 cm,在根茎上移的同时,下层老根不断衰老死亡。韭菜的叶是主要的商品器官,由带状叶片和叶鞘组成。韭菜是伞形花序,小花属两性虫媒花。一般韭菜种子的寿命为2年,播种时多用上一年的新种。
  
种植韭菜高产,就得这样种,记住这几点,割都割不完
  1.2 韭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  
  韭菜耐寒,且适应性强。叶片能忍耐-4℃~-5℃的低温,地下根茎在-30℃也能露地越冬,种子和根在2℃~3℃即可萌动。种子的发芽适温在15℃~18℃,植株生长的适温在12℃~24℃。露地条件下,当气温超过27℃时,韭菜生长缓慢,尤其在高温、干旱、强光情况下,叶片纤维发达,辣味浓,品质差。但在温室内高温、高湿的条件下,叶片仍很柔嫩。长期的高温、高湿环境容易诱发病害,从而缩短韭菜的寿命。
  
  韭菜在产品形成期需弱光,在早春或温室中光照弱,韭叶鲜嫩可口。而在培育壮苗、养根和抽薹结籽期则需要充足的光照,否则即使在低温条件下通过了春化阶段,如果不经过长日照,也不能开花。
  
  韭菜有一定的耐旱性,但在生产中为保证产量,需要加强水分管理。幼苗出土期必须有充分的水分供应,苗期为培育壮苗,防止徒长、倒伏,以见干见湿为宜,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应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。
  
  韭菜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,但以土层深厚,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最好。成株对盐碱有一定的忍耐力,但幼苗的抗盐碱能力较差,在盐碱地种植需育苗移栽。
  
种植韭菜高产,就得这样种,记住这几点,割都割不完 第2张
  2 露地韭菜栽培
  
  韭菜主要采用种子播种;也有分株繁殖的,但长势较弱。
  
  2.1 播种
  
  韭菜的播期较长,春季从3月下旬土壤解冻到5月下旬均可播种,秋季8月初—9月也可以播种,为培育壮苗应尽量早播。
  
  宜选近几年没种过葱蒜类的地块,施足腐熟的有机肥,翻地约20 cm,然后做畦。畦内先取一层覆盖土,之后搂平、踩实,再浇底水,待水下渗后用细土找平,再把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(20 g/m2),最后在种子上覆盖约1 cm厚的细湿土。
  
  2.2 播后管理
  
  2.2.1 苗前管理
  
  播种后用薄膜或草帘覆盖畦面保墒,待幼苗出土后撤去覆盖物。在没有覆盖的畦面,若发现表层土板结、干旱时可以喷少量水,始终保持土壤疏松、湿润。大面积种植时,可以在播后2~3 d喷撒质量分数为48%地乐胺乳油或33%的除草通乳油400倍液防治杂草,0.067 hm2用药量约200 g,药物残效期30~40 d。温度高时10 d左右幼苗可出土。
  
  2.2.2 苗期管理
  
  韭菜出苗后应小水勤浇,保持见干见湿。在苗高6~7 cm时,如发现底肥不足,可以随水每0.067 hm2追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10 kg。在苗高15 cm以上时为防止倒伏、徒长,应控制浇水。苗期如出现杂草危害,在拔掉大草、浇水后每0.067 hm2用150 g质量分数为50%的除草剂1号可湿性粉剂喷雾地面。
  
  2.2.3 移栽
  
  播后幼苗高约15 cm,有5~7片叶时移栽,要赶在夏至前结束移栽,因为高温不利于秧苗伤口的愈合和根系的恢复生长。选土层深厚、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浇水洇地后,0.067 hm2施腐熟的有机肥5 000 kg,复合肥50 kg,深耕,整平。
  
  一般做平畦,按行距20 cm,穴距14 cm,每穴约10株秧苗栽植,栽后浇水,若发现干旱需再浇几次水。待心叶长出,表明已经缓苗,此时可以进行浅中耕。
  
  2.2.4 夏季管理
  
  到了盛夏,韭菜生长缓慢,此时应控制浇水。为防止植株过密倒伏或发生病虫害,可以将生长过于繁茂的叶丛割掉叶梢,仅留叶鞘。
  
  2.2.5 秋季管理
  
  立秋后,随着气温的下降,韭菜进入了旺盛生长期。结合中耕,向行间0.067 hm2撒施尿素或磷酸二铵10 kg。追肥后立即顺沟浇水。约10 d浇1次水,如果缺肥可连追肥2次。霜降前后,韭菜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,养分向地下部转移。此时已没有浇水追肥的必要了。
  
  2.2.6 越冬管理
  
  立冬后在土壤封冻前,需要在行间撒施腐熟的有机肥并覆土然后浇封冻水。有条件也可进行畦面覆盖防寒。
  
  2.2.7 采收期管理
  
  春季播种的韭菜到了翌年春季就可以采收。秋季播种的韭菜经1年的生长到了秋季也有一定的产量。待翌年春季惊蛰、春分期间,韭菜未出土时,搂去畦内的杂物,并整理畦埂,为韭菜培约2~3 cm厚的土。越冬没有施肥的,进行施肥,发现畦面干旱时,需小水轻浇。
  
  待韭叶高20 cm以上,4叶1心时即可留3~4 cm高的茬子,割第一刀。以后每割一刀,要比前一刀高出1~2 cm,炎夏以前可以割3~4次。每次割后,要把畦面清理干净,搂平,待长出新叶后再浇水,追肥。第一、二刀韭菜基肥可以满足它们肥料的需求不需追肥,第二刀以后需追肥。夏季韭叶的纤维增多,品质下降,一般不再采收,此时应做好抗旱,排涝及防治病虫害的工作。秋季在保证越冬前有一个半月的长叶、养根时间的前提下,可以采收1~2次。此后的管理同上一年的基本相同。
  
  3 韭菜的反季节生产
  
  韭菜耐寒,冬春季可以在塑料棚或温室内进行反季节生产。首先在夏、秋季培育健壮的植株,一般不采收,积累养分。
  
  3.1 覆盖棚膜
  
  北方地区早春生产的韭菜,在2月或3月上旬盖上棚膜,在入冬时浇冻水并施基肥。盖膜后割第一刀前一般不浇水、不追肥,只是在土壤解冻后清理并锄松畦面,使地温回升。如发现有韭蛆危害,需每0.067 hm2撒施敌百虫粉剂1.5 kg,并锄入土中。
  
  秋冬季生产的韭菜,待韭菜地上部枯萎,养分完全回根后,清理畦面,施足基肥,再浇1次透水,在畦面略干时扣膜。一些冬季不休眠的南方型韭菜品种,需要在霜冻前进行上面的工作。
  
  3.2 覆膜后管理
  
  覆膜后外界气温较高时,要昼夜通风,白天保持在16℃~24℃,夜间10℃左右。外界气温较低时改为白天通风,夜间关闭。在严寒天气停止通风,夜间需加盖草帘、棉被等保温,使白天保持在12℃左右,夜间0℃以上。在韭叶长到10 cm时,仅露2~3 cm进行培土,以防止倒伏,增长韭白,在培土的同时剔除病弱株。覆膜后30 d左右,韭叶长到20 cm以上,就可以择日采收了。采收时先把培的土移开,露出假茎,在葫芦茎以上3~4 cm处下刀。
  
  第1茬韭菜收割后,待新叶长出,伤口完全愈合,可以结合追肥(0.067 hm2追施复合肥或尿素10 kg)轻浇1次水。等韭叶长到10 cm左右时再中耕培土。
  
  在大棚或温室内生产,温度太高,容易诱发病害。所以要控制浇水,发现空气湿度太高(如塑料膜上有大滴水珠),要及时通风排湿。到了3月中下旬,撤去覆盖物进行露地生产。秋冬季反季节生产可以收割3~4次,早春生产的可以收割2次。
  
  4 病虫害防治
  
  4.1 韭蛆
  
  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,经常群集危害。受害后韭叶梢部变黄、瘦弱,最后全株枯黄、腐烂。成虫在韭菜基部产卵,孵化后蛀入根茎部危害。幼虫喜湿润,老熟后到地表浅土层化蛹。
  
  防治方法:施用腐熟的有机肥,禁用生粪。有韭蛆危害时用化肥代替稀粪追肥。撒施毒土。0.067 hm2用质量分数为6%敌百虫或5%辛硫磷颗粒剂1.5 kg与10 kg细土拌成毒土。在播种或移栽时撒入穴内,或者春季中耕时撒在根附近后覆土。灌根。韭蛆危害时,可以用质量分数为50%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%乐果乳油1 000倍液灌根,1周1次连灌两次。成虫羽化及幼虫孵化盛期,选择一个睛天上午可以用质量分数为90%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0%菊马乳油1 000倍液或50%的马拉松乳油1 000倍液喷雾。1周1次,连喷2~3次。
  
  4.2 蚜虫
  
  刺吸幼嫩韭叶,使叶片生长缓慢,并能传播病害。
  
  防治方法:清理菜园,除掉枯叶、杂草,以消灭越冬蚜虫。用黄色板诱杀迁飞的有翅蚜。保护蚜虫的天敌瓢虫,以虫治虫。当蚜虫大面积发生时,可以喷施质量分数为40%乐果乳油1 000倍液,或50%马拉松乳油1 000倍液等。
  
  4.3 灰霉病
  
  灰霉病是保护地生产中重要的真菌性病害。病症表现为:叶片受害后,最初有水烫状灰白或浅褐色病斑,后来软化腐烂。湿度大时病斑长满灰色霉层,并有霉烂味。发病规律是: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,成熟孢子借气流、雨水、露珠等传播。主要从伤口入侵。低温、高湿、弱光容易引起病菌的滋生,因而过度密植、灌水过多、透光不好、棚膜滴水,均易加重病害的发生。
  
  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病残体。种植密度适当,以利通风、透光。棚内温度低时,如果干旱,应小水轻浇。为保持叶面干燥,避免喷灌,浇后发现空气湿度升高,要通风排湿。发现病害,需立即用药。可喷洒质量分数为50%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%的甲基托布津700倍液,或0.067 hm2用400 g灰霉净烟雾剂熏烟。为防止病菌的耐药性,农药要交替使用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wbky.com/yanghua/huahuixinqing/87951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植物百科园 All right reserved. 桂ICP备19023201号-5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